北海公園,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文津街1號,東鄰景山,南瀕中南海,北連什剎海,屬于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全園占地69公頃(其中水面39公頃),主要由瓊華島、東岸和北岸景區(qū)組成。瓊華島上樹木蒼郁,亭臺樓閣幽靜,白塔聳立山巔,成為公園的標志,1925年開放為公園。
東岸濠濮間、畫舫齋、蠶壇等幾組庭院式園中之園,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既充滿天然之趣,又有江南私家園林的神韻!北岸自東向西有靜心齋、西天梵境、澄觀堂、九龍壁、闡福寺和極樂世界,五龍亭沿湖點綴,與自然山水巧妙地融為一體,一幅不露人工痕跡、宛若天成的山水畫卷!西岸廣植花木草坪,巧妙地運用中國造園技藝中的“障眼”手法,形成一種林中有景、花下藏幽的園林氛圍!
北海公園全園以北海為中心,遼、金、元在此建離宮,明、清辟為帝王御苑,屬于中國古代皇家園林。
【歷史沿革】
北海公園原為遼燕京城東北一片湖泊,名金海。中有小島名瑤嶼,遼在此建“瑤嶼行宮”。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北宗汴梁(今河南開封)艮岳園,建瓊華島,并從“艮岳”御苑運來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巖洞,在中都的東北郊以瑤嶼(即北海)為中心,修建大寧離宮(亦稱太寧宮)。從那時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宮苑格局。當時把挖“金!钡耐翑U充成島嶼和環(huán)海的小山,島稱“瓊華島”,水稱“西華潭”,并重修“廣寒殿”等建筑。
元至元元年到至元八年(1264—1271年),三次擴建瓊華島,重建廣寒殿。廣寒殿東西寬120尺,深62尺,高50尺,殿廣7間,作為帝王朝會之處。殿中放置“瀆山大玉!保ń癖焙F城內的大玉甕),建“玉殿”放“五山珍玉榻”(今在臺北),并建有一座玉制假山,殿頂懸掛玉制響鐵,殿內另有兩個小石筍各有龍頭,噴吐著從山后用水車提上來的湖水。至元八年(1271年),瓊華島改稱“萬壽山”(又稱“萬歲山”)。以瓊華島為中心,又在湖的東西兩岸營建宮殿,將北海建成一個頗有氣派的皇家御園。
明朝朱棣遷都北京后,在元朝的基礎上,對北海又加以擴充、修葺,但基本上保持了元代北海的格局。到了明代宣德年間,宣宗朱瞻基對“萬歲山”進行大規(guī)模的擴建和修繕。在圓坻(今團城)修復了儀天殿,在圓坻南面小島上建起了犀山抬圓殿,在團城的東部拆橋填土,將其與陸地相連。
明天順二年(1458年),在北海北岸(現(xiàn)五龍亭處)建“太素殿”,由于用錫做材料,又稱為“錫殿”,也叫“避暑涼殿”。修建此殿役使工匠3000余人,用白銀20萬兩。在東岸建“凝和殿”;在西岸建“迎翠殿”。把團城西面中斷的八孔石橋(原斷部有吊橋)改為九孔石橋,稱為金鰲玉蝀橋。在新開挖的南海瀛臺上的建“昭和殿”等建筑。
明萬歷七年(1579年),“萬歲山”上歷經四朝600余年風雨戰(zhàn)亂的廣寒殿坍毀,人間天宮主景建筑從此化為烏有。
清順治八年(1651年),為民族和睦,清世祖福臨根據西藏喇嘛惱木汗的請求,在廣寒殿的廢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正覺殿為山門)。因為島上建起了喇嘛佛塔,山名也改稱為“白塔山”。
清高宗弘歷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1741年—1771年),對北海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葺和增建,前后連續(xù)施工30年之久,建起了許多亭、臺、殿、閣。清乾隆自謂“園林之樂,不能忘懷”,于是把江南園林的精華、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引進皇家宮苑,先后建成北海的靜心齋、畫舫齋、濠濮間等“園中之園”。
清光緒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年—1888年)慈禧用海軍經費重修“三!苯ㄖ,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鋪設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在靜心齋前修建小火車站,供慈禧乘小火車來園游宴。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北海慘遭踐踏。北岸的澄觀堂設立了聯(lián)軍司令部,萬佛樓的10000多個金佛及園內其他寶物被洗劫一空。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北海閉園10余年,園林建筑略經修繕后于民國十四年(1925年)8月1日才正式開放為公園。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撥巨資對北海公園予以修葺,疏浚了湖泊,維修了古建筑,鋪設甬道,增設了公共服務設施。
1959年仿膳飯莊遷入漪瀾堂古建筑群。
1961年北海公園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1年2月末(文化大革命期間),在對公眾沒有作任何公告和通知的情況下,與中南海一橋之隔的北海公園及附近的景山公園被神秘關閉,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近兩年后的1978年3月1日,方重新對社會開放。
1986年,北海被評為北京十六景之一。
2016年,北海公園與仿膳飯莊達成協(xié)議,完成漪瀾堂古建筑群的騰退工作。為了更好地保護漪瀾堂古建筑群的建筑、山水以及整體環(huán)境,北海公園于2019年底開始對建筑群整體修繕,恢復歷史原狀。
2022年年底,漪瀾堂古建筑群恢復了清乾隆時期被建造出來的風貌,重新開放面積達8700余平方米,完成古建內家具、陳設品、宮燈、匾額、楹聯(lián)等近千件展品的制作、擺陳,基本復原清代皇家室內陳設。
【北岸景區(qū)】
小西天
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清乾隆皇帝為母親孝圣皇太后祝壽祈福而建的。主體建筑為極樂世界,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其橫梁跨度13.5米,是中國最大的方亭式宮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細鏤花紋,殿內高處懸掛金匾,上書“極樂世界”為乾隆御筆,上方為金光燦燦的八角穹窿團龍藻井。殿四面環(huán)水,有橋可通,東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欄石橋。殿內原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布有二百二十六尊羅漢佛像,山下繪滿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勝境,故有“羅漢山”和“海島”之稱。
鐵影壁
元代遺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塊礫巖雕成,因顏色和質地似鐵,故稱鐵影壁。壁高1.89米,長3.56米,兩面淺雕云紋異獸,刻工古樸渾厚。鐵影壁原是建德門(今德勝門)外一古廟前的照壁。明初,此壁被移到德勝門內護國德勝庵前(今鐵影壁胡同內),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壁身移至北海公園。1986年北海公園從鐵影壁胡同找回基座,從而使這一文物得以復原。
九龍壁
九龍壁是原大圓鏡智寶殿前的影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高5.96米,厚1.60米,長25.52米。壁的兩面用七色琉璃磚瓦鑲砌而成。兩面各有九條彩色大蟠龍,飛騰戲珠于波濤云際之中。壁上共有大小蟠龍635條。中國現(xiàn)存三座古代九龍壁,唯獨這座是雙面壁。
快雪堂
快雪堂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5年),院內還有澄觀堂、浴蘭軒兩座大殿。四周由彩繪游廊連接,快雪堂東西兩側的游廊內嵌有晉代至元代二十位書法家八十篇墨跡石刻四十八方,其中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與乾隆皇帝所作的《快雪堂記》最為著名。
西天梵境
西天梵境又稱大西天,東臨靜心齋,西與大圓境智寶殿相依,南與瓊華島貫成一線,是北海最負盛名的景區(qū)之一,原為明代西天禪林喇嘛廟,清代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并向西擴展,1980年經重新修繕后對外開放。
靜心齋
靜心齋占地面積約八千七百平方米,是北海最精巧的一處園中之園。靜心齋原為明代普通官房,清乾隆二十四年(1757年)在擴建“西天梵境”時修建了靜心齋(當時稱“鏡清齋”)也稱“乾隆小花園”。園內主要建筑有鏡清齋、抱素書屋、韻琴齋、碧鮮亭、焙茶塢、罨畫軒、沁泉廊、枕巒亭、石橋等。靜心齋東枕山,西倚寺,南面滄波,園內亭、榭、廊、軒、石橋、水池、疊石、假山以及樓臺,殿閣建筑形式既不失北方園林宏偉壯麗的氣魄,又有江南園林小巧玲瓏的情趣。
五龍亭
五龍亭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中為龍澤亭,左為涌瑞亭、浮翠亭,右為澄祥亭、滋香亭。原是帝后及近臣垂釣賞月的地方,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將木制弧形橋改為石橋,并安裝了青石欄板、柱子。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欄板、柱子遭八國聯(lián)軍破壞,1974年照原樣予以恢復,F(xiàn)存五龍亭成為人們眺望白塔及北海湖光山色和休息的地方。
【東岸景區(qū)】
濠濮間
濠濮間位于北海公園內東岸小土山北端,是北海公園的一處園中之園!板迸c“濮”均為中國古水名。據《莊子·秋水》載,莊子與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莊子說:“魚兒出來了,魚兒真快樂。”惠施問:“你不是魚,怎么知魚之樂?”莊子反駁說:“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魚之樂?”據此修建小園,園內小橋幾近水面,以供帝后觀魚、垂釣。乾隆皇帝曾在此園宴請大臣。
畫舫齋
畫舫齋位于北海東岸,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掩映在山林中的一處獨立院落。前殿為“春雨淋塘”,中有水池,北為正殿“畫舫齋”。東西各有一處院落,東為“古柯庭”,西為“小玲瓏”。整個畫舫齋朱廊環(huán)繞,結構精巧,環(huán)境別致,形似停泊在北海湖邊的一條大船,原引用歐陽修的《畫舫齋記》而造其形,得其名。乾隆皇帝經常到此游玩,光緒皇帝曾在此居住,慈禧太后也常來這里游宴、聽評書。
先蠶壇
先蠶壇位于北海東北隅,總占地面積17000平方米。原為明代“雷霆洪應殿”舊址。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先蠶壇”,成為后妃們祭祀“蠶神”的地方。院內建筑有觀桑臺、親蠶殿、后殿、先蠶神殿、神櫥、蠶署、井亭、牲亭、蠶所、游廊、桑園、浴蠶池等。東面有一條貫通南北的小河叫“浴蠶河”,是元代由金水河引入北海東邊的一支水系。先蠶壇是北京九壇之一,是現(xiàn)存較完整的一處皇室祭祀“蠶神”的場所。
【瓊島景區(qū)】
瓊華島
瓊華島簡稱瓊島,因島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稱“白塔山”。島高32米,周長913米。瓊華,意指華麗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該島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寶島。另據神話傳說,瓊華是瓊樹之花(華即花),生長在蓬萊仙島上,人吃了可長生不老,此亦表示該島是仿瑤池仙境建筑的。清初,曾在山頂設置信炮臺,由八旗軍駐守,居高臨下,一旦有警,便可立即發(fā)出信號。
瓊島的西面原是清代皇帝游園時休息、議事或舉行宴會的悅心殿。殿后的慶霄樓是乾隆帝陪其母后冬季觀看冰上擲球競技的地方。在西北面有閱古樓、琳光殿、延南熏亭和山腰中的銅仙承露盤。瓊島的東北坡古木參天,為“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蔭”。沿著乾隆帝御題的“瓊島春蔭碑”旁的小路,可直通迂回曲折的“見春亭”和“看畫廊”。
永安橋
永安橋前身是元代的一座木橋,明代稱“太液橋”,乾隆八年(1743年)改建為三曲折,三孔拱券石橋,兩側有望柱48根。1979年時對永安橋進行過全面修葺和加固處理,橋面全部更新并新裝88根蓮花形望柱和荷葉圖案護欄板。石橋連接著有白塔的瓊華島,而且用三曲橋身把南岸的團城城門和瓊島上的永安寺寺門巧妙和諧地連接起來。這座橋的兩端有古石獅、有古牌坊,是北海公園內最大的橋梁,其與白塔山合在一起就是“北海”的標志。
永安寺
永安寺位于北海白塔山南麓,始建于清順治八年(1651年)。是清世祖福臨應西藏喇嘛惱木汗之請修建的,名白塔寺。初建時,寺內建筑有正覺殿、普安殿、圣果殿、宗鏡殿、轉角房、順山房和白塔。正覺殿為山門。乾隆六年(1741年)改稱永安寺。乾隆八年(1743年)對永安寺進行擴建,增設法輪殿、鐘樓、鼓樓和永安寺山門。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增建善因殿及引勝、滌靄二亭。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于二亭內各立一碑,分別攜刻乾隆御制《白塔山總記》和《白塔山四面記》。永安寺是一組反映宗教文化的建筑群落,由于歷史的原因,寺內的部分建筑已毀,造像亦已無存。1993年,公園管理處對永安寺進行了全面修葺,并復原了寺內原有的全部建筑和造像。
瓊島春陰碑
“瓊島春陰”為金代“燕京八景”之一。瓊島春陰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碑身正面攜刻乾隆皇帝御書“瓊島春陰”四個大字,其它三面分別攜刻乾隆題詩。
閱古樓
閱古樓,位于北海公園白塔山的西麓,左傍琳光殿,右近分涼閣,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平面近似橢圓形,實為兩個半圓左右圍合而成的上下兩層樓,樓形別具一格。樓內沿墻壁鑲嵌著由梁詩正等奉命編次的魏晉以來歷代名墨跡的鉤摹石刻,共495方,清代帝后常來此閱賞古代翰墨。樓內四壁嵌滿《三希堂法帖》石刻,共收集了中國從魏晉至明末135位著名書法家的340件楷書、行書、草書等作品,總計約十萬字左右。
銅仙承露盤
銅仙承露盤是清乾隆皇帝仿漢武帝故事而建。于石座上豎漢白玉蟠龍柱,柱頂端立一雙手托盤的銅人,通高6.6米。據記載,漢武帝曾在建章宮神明臺置仙人承露盤,用以承接露水,相傳用其服藥可以長生不老。清乾隆皇帝立此并非為了承露,乃是綴景之物。
漪瀾堂
漪瀾堂是北海公園瓊華島北側的一組格局獨特的庭院古建筑群,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時,在江蘇鎮(zhèn)江金山寺看到了“寺包山”的建筑特色——寺廟圍著山建,于是仿照金山寺,在北海瓊華島建成“屋包山”的漪瀾堂——整個景區(qū)用臨水長廊圍起,突出文人情懷,而減少宗教色彩。漪瀾堂背依瓊華島,面臨太液池,整組建筑占地面積6783平方米,建筑面積563平方米。景區(qū)內包括漪瀾堂、碧照樓、道寧齋、遠帆閣、晴欄花韻、戲臺等主要建筑。其中,道寧齋為清代皇帝與御用文人吟詩詠文之地;漪瀾堂為乾隆帝讀書之處;晴欄花韻為看戲房。碧照樓在中段游廊東側,遠帆閣在中段游廊西側,樓為兩層,為登高賞景之所。
智珠殿
智珠殿,半月城位于瓊島東麓山腳下,座西面東與陟山橋相對,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智珠殿建在半月城城臺上,紅墻綠瓦,四面有五個牌樓相對,中軸對稱、布局別致是中國古建筑中比較少見的,殿內原供奉文殊菩薩一尊。
【團城景區(qū)】
團城
團城原是太液池中的一個小島,金代為大寧宮一部分。元代稱圓坻,亦稱瀛洲。乾隆年間進行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甕亭。團城它的平面呈圓形,周砌城磚千仞壁立的小城。城臺高出地平4.6米,周長276米,面積4553平方米。東、西兩側城墻下各有隨墻門一座,上建門樓,東為昭景,西為衍祥,入門可沿蹬道登至城頂臺面。蹬道處各設罩門,城臺上建筑布局采取對稱中兼以園林的布局手法。承光殿為全城臺的中心,其南有玉甕亭,其北為敬躋堂,組成了城臺的中軸線。兩側對稱排列,有古籟堂、余清齋東廡和西廡等。朵云亭、鏡瀾亭高踞假山上。整座城臺黃瓦紅墻。古建群間,遍植了數(shù)十株蒼松翠柏。
承光殿
承光殿是團城的主要建筑,元代稱儀天殿。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稱承光殿。大殿呈方形重檐歇山頂。四面各推出單檐卷棚式抱廈一間,建筑結構別致精巧,是北京宮殿中少見的形式。
承光殿中間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四面各推出抱廈一間,整個平面呈十字形。南面有月臺一座。正中大殿為重檐歇山頂,抱廈為單檐歇山卷棚式,覆以黃琉璃瓦綠剪邊瓦頂,飛檐翹角。上檐重昂七斗,下檐及抱廈重昂五斗。殿內施大點金旋子彩畫。
玉甕
玉甕又稱“瀆山大玉!,制作于至元二年(1265年)?诔蕶E圓形,通高70公分,周長493公分,重約3500公斤,周身浮雕海龍、海馬、海豬、海犀等出沒于波濤之中,栩栩如生。元世祖忽必烈曾將玉甕放置瓊華島廣寒殿中,傳說曾用以盛酒大宴群臣。明代廣寒殿倒塌,玉甕失落民間。清乾隆十年(1745年)發(fā)現(xiàn)后,乾隆皇帝“令以千金易之,置承光殿中”,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玉甕亭,將玉甕陳設于亭中配以漢白玉雕花石座,命翰林四十人,各賦詩一首,刻于亭柱之上。
【文化活動】
祈福文化盛典
自2004年始,每年農歷臘月二十六日至農歷正月初七日,北海公園舉辦迎春祈福文化節(jié),以歷史文化傳統(tǒng)圣地——闡福寺為中心,在全園營造仙境迎福、福寺祈福、盛世頌福的喜慶祥和氛圍,并將清乾隆時期在北;食怯穬扰e行的闡福寺祈福盛典儀式復原展示給廣大游客。
以此滿足人們迎春祈福,為來年祝福的美好愿望。
春季活動
“瓊島春陰”是一年中最早呈現(xiàn)勝景的燕京八景之一,而此時正是欣賞“瓊島春陰”的最佳時機。北海公園于2011年4月3日至5月3日推出“北海公園首屆‘瓊島春陰’賞春文化月”。
北海菊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成后,北海公園管理處大力培植花卉美化園林,公園花卉養(yǎng)植事業(yè)飛速發(fā)展。1954至1963年,公園多次舉辦花卉展覽。首都的菊花事業(yè)處于高速發(fā)展的時期,菊花品種逐年增加,從剛解放時的一、二百種增加到1964年的3000余種。菊花栽培技術和水平得到了長足的提高,標本菊的花莖達到了1200px,大立菊一株開花達上千朵,懸崖菊可養(yǎng)到3米以上。
【旅游信息】
公園門票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門票:10元/人 聯(lián)票:20元/人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
門票:5元/人 聯(lián)票:15元/人
瓊島門票:10元/人;團城門票:1元/人
開放時間
4月1日-10月31日:6:00至21:00開放,20:30停止入園;
園內景點院落(永安寺、團城、閱古樓、畫舫齋、靜心齋、快雪堂、小西天、西天梵境、闡福寺、萬佛樓遺址)8:00至18:00開放,17:30停止進入。除團城外,逢周一關閉(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
11月1日-3月31日:6:30至20:00開放,19:30停止入園;
園內景點院落(永安寺、團城、閱古樓、畫舫齋、靜心齋、快雪堂、小西天、西天梵境、闡福寺、萬佛樓遺址)8:30至17:00開放,16:30停止進入。除團城外,逢周一關閉(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
游覽路線
全日游:團城-普安殿-悅心殿-白塔-靜心齋-九龍壁-五龍亭-小西天-西岸看瓊島
半日游:團城-普安殿-悅心殿-白塔-渡船-五龍亭-小西天-九龍壁-靜心齋 |